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工程工藝 >

韓國的傳統家具 和中國差別到底有多大「中美的差距究竟有多大」

李朝與明朝

所謂“日本繼大明,韓國承大明”的這種謬論,研習君曾經寫過一期和風唐風之辨。

而對于韓國,尤其是相距時間更近的明朝與李朝,其實掰扯開來亦非難事。

傳統的韓國居所,是用樹木、泥、石、稻草、瓦和紙建成的親自然的房屋,講究“背山臨水”。

室內通過溫突(暖炕)設施對地面加熱來保暖(所以傳統韓房是沒有床和椅子的);同時采用寬敞的過廳來保持良好的通風。

而炕居帶來的席地而坐的生活方式,也使得韓國的傳統家具大小也多介于中日家具之間。

普遍來說,韓國傳統家具雖然并非只有矮型,但其高度往往也不會太高;譬如景福宮內最高大的櫥柜也不超過1.8米。

在用材上,同樣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韓國的家具多使用樺木、櫸木、楓木、梨木、棗木、梧桐木、松木、紅木、銀杏木、柳木、栗木、柿子木等較軟的木材;即使使用硬木,也多在櫥柜框架、桌案腿足處使用。

上:韓國傳統家具金屬飾件紋樣

下:中國明清家具金屬飾件紋樣

(圖源:《中韓宮廷家具對比研究》一文)

也正因此,雖然李朝時期的家具和中國的明清家具一樣都是用的榫卯,但是在用材、榫卯構造、雕刻精度上都達不到明式文人與清式貴族的細膩,是更接近平民性的家具,對于穩固性也多借助于鑄鐵、熟鐵、錫、白銅所制的金屬配件。

高裕燮也曾評價過他們的古典家具曾說過:“雖然缺乏精致和整頓之美,但它的風度含有一種質樸敦厚,這種美體現了整齊性和無關心性。”


內外之分 男女之別

由于深受儒教的影響,韓國人將男女之分、內外之別劃分到了極致。

而這種男女生活空間的分離,使得女性所居的內室,專為內房;男性的活動空間則在舍廊房之中。

類比于中國,就像閨房與書房的差別。

內房之中的家具,多是出于儲存保管衣物寢具的需要,在狹小的室內空間內放置著最常見的柜與籠,在點綴上所用的多為鳳凰、牡丹。葡萄、壽桃等等有多產長壽、和睦的美麗吉祥紋。

柜的種類有二層柜、三層柜、衣架柜、床頭柜、桌子柜、鴛鴦柜等。按照它的材料又可分為竹柜、錦柜、紙柜、繡柜、螺鈿柜、華角柜等。

同中國的柜相比,韓國的柜與日本簞笥的血緣反而更近。

籠,可以層層堆積而成,材質有螺鈿籠、竹籠、紙籠等。

除此之外,還有頗具特色的大躺箱、和蓋盒相似的函等等不算高大的儲藏家具,此外還有千眼櫥、針線柜、梳函、柜鏡臺等代表閨房文化的家具。

內房家具的木材比較多樣化,紋理優美的櫸木、墨柿子樹、白蠟樹、楓樹等常見使用,而更易于雕刻的銀杏樹、楸樹、椴樹也有;還經常用紅漆、綠漆、螺鈿、彩繪牛角片對家具進行裝飾。

但在男性的空間——舍廊房中,就如同中國的文房家具一樣,出于自我修養與待客交流的要求,更強調文雅與儉樸。

而且很獨特的一點是,不同于中國文人士大夫們對于木材天然木紋肌理的欣賞,李朝時代的士大夫反而更喜歡使用紋理較弱的木材,不太喜歡紋理變化多端的材質。

比如對于櫸木,明代文人愛其色美紋美,但李朝人偏偏認為“利用櫸木制造的書案,因它的紋理太強攪擾集中精神,因此避免使用。”

在韓國人的文房家具里,不用硬木也不用櫸木,而是多用梧桐木與松木,銀杏木、梨木、墨柿子木、黃楊木、棗木、檀木等木也有使用,所用紋飾也是卍字紋、山水紋、四君子等具有士大夫雅致情趣的裝飾。

在舍廊房中,常用的家具一般是文匣、桌子、書案、床頭柜、冊柜、筆筒、紙筒、硯床、考備等。

文匣,是一種保管文件、重要器物或者文房用具的家具,雖然聽名字像文房盒,但其在擺設、形態上它更接近中國的有屜炕桌,放在褥墊或者窗臺下,可以在匣面上放置瓷器等點綴。

一般來說,李朝的文匣大部分是成對使用,不成對的文匣長度較長,稱為單文匣。

卓子,是舍廊房家具的代表,它有點類似架格,但構造更為簡單,而是作為一種裝飾性的家具,在李朝士大夫們的書房中使用,最典型的便是上圖這種四方卓子。

書案可分為機床和經床兩種,機床形態更單純樸素,而經床,形態來源是中國的翹頭頭案,起初用于寺院,后來普遍適用于高級階層。

這種文化的極端性,還反映在李朝時期的“崇文賤技”上。

明朝雖“重文輕匠”,但曾經也有過一段文匠合流的風尚,而在韓國的古典家具上,對于“匠”的極度輕視,使得他們的古典家具上不能刻有匠人銘文等記載。


獨特的單桌文化

由于韓國的分餐與坐式生活,帶來的便是獨特的單桌文化。其中,最常見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個家具,便是小盤。

它在中國的文化中未嘗露面,卻是李朝的代表性家具。


小盤是布置餐具或吃東西時使用的小桌,一般與人肩部同寬,可以用來搬運或者放置餐具,在李朝不同階層都得到了廣泛的使用。

風靡一時的《大長今》里

多次出現的小盤

由于它是用來放置搬運餐具的,需要將食物從廚房挪動到房間,因此小盤的重量自然不會很重,在面板上較薄、器形也偏小巧;所用的多是銀杏木、核桃木、楸木、椴木、松木等這種重量較輕,成材較快、但所獲板材較大的木材。


根據盤面形式,小盤可以分為半月盤、蓮葉盤、圓盤,按腿橋面結構來分,則可以分成狗足盤、虎足盤、竹節盤、單腳盤。

羅州式

甚至還可以依照地區來分,比如海州(黃海道)式,統營(慶尚南道)式和羅州(全羅南道)式;其中,王室就多用工藝一般較為復雜的羅州式小盤。

與之配套的,則有更為鈍重的饌柜與饌桌、斗櫥,使用的板材也需要更厚、更耐濕,所以多用松木為適當的材料。

使用黑柿子木、銀杏木、石梨木等九種木材構建的單層欌

而且對于一件家具,韓國還常會使用兩種甚至兩種以上的木材來共同構建,即使是宮廷家具也不例外。這種對于木料的多種使用,還延續到了現代的韓國仿古家具上。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僅供參考,不做交易和服務的根據,如自行使用本網資料發生偏差,本站概不負責,亦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