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小米(米家)
推薦理由:小米生態的發展模式。
推薦指數:★★★★★
小米
“小米越來越像雜貨鋪”,這句話是很多網友對小米的調侃?,F在的小米,鍋碗瓢盆,無所不賣。早在2018年的時候,我去泰國出差拜訪客戶,老板的女兒(負責供應鏈)辦公桌上就擺滿了小米智能的產品,而且是情不自禁地向我們炫耀小米的產品有多好。
小米雜貨鋪
小米生態鏈起源于2013年,當時的小米還只是一個專注于手機平板主要的企業,但是創始人雷布斯有著前瞻性的思考且看到了不一樣的發展未來,那就是智能硬件和Iot(Internetof Things物聯網)市場爆發的前景,但當時的小米正專注于手機平板等業務發展,分身乏術無力發展其他的智能硬件,于是,雷布斯將發展智能硬件的任務交給小米的聯合創始人暨高級副總裁劉德,創立金米投資公司,投資市場上“有潛力且認同小米價值觀的企業”,當時,雷布斯的目標是希望投資100家生態企業(截至2021Q2已達到330家)。
小米的生態系統是以手機為中心,當年選定投資的第一項產品是“移動電源”接續是“耳機”,這些手機周邊商品就成為小米的第二層生態圈,之后小米陸續投資且孵化智能硬件的相關產品,像是小米手環、小米空氣凈化器、小米凈水器、鬧鐘、平衡車和掃地機器人等產品、這些智能硬件產品圍繞成小米的第三層生態圈,后續小米也投資生活耗材像是牙刷、毛巾和行李箱等產品,這些成為了小米的第四層生態圈,透過點與點的連接成為線,線與線之間形成鏈,鏈再圍繞成圈,至今為止小米已經形成堅固不可破的生態圈。
以手機為中心的小米生態
那么,小米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小米抓住了最核心的需求就是性價比。也就是說,小米所有的產品(包括米家)都是一個原則,就是要高性價比,他有一個口號就叫“感動人心、價格厚道”,硬件的利潤率永遠不會超過5%。這個理念在手機上獲得了成功,大幾千塊的高端智能手機降到了1999,就像鯰魚一樣在手機行業攪得風聲水起。大家可能疑問,他成本這么低,肯定是采用了一個不好的材料,或者是采用了一個比較差的供應商。反倒不是,小米的原則是要用一流的供應商。因為一流的供應商有最好的設計人才,最好的工廠(效率高/良率高)。還有就是規模效應,生產100個產品的單位成本和生產100萬個單位成本不僅僅是減半這么簡單,整個鏈條都會被優化,包括供應商的供應商的供應商……。比如最開始小米發布第一臺移動電源69元,毛利是負的,出貨100萬臺之后就轉正了,現在估計能達到15%以上甚至更高。所以,未來制造業一定是往這方向去發展,社會化分工、規模化越來越明顯(直播帶貨同樣道理)。生態鏈的管理模式。小米的模式是投資 孵化,即不光給你錢,更重要的是給你一些支持,比如小米的團隊、品牌、用戶群、供應鏈能力、信譽擔保等等。小米生態鏈就像一個航母艦隊,小米是航母本主艦,生態鏈企業是一個個驅逐艦、護衛艦等。小米與生態鏈企業的關系很微妙,生態鏈企業必須接受小米的價值觀和產品策略,又有自己的自主權(小米控股一般不超過50%),這個模式也叫“包產到戶”。因此,小米生態鏈企業積極性比較高,很多靠著小米成長了起來甚至上市。另外,基本每個品類小米生態鏈企業又保持著兩到三個或者更多,保持內部的競爭。有些生態鏈企業為了提高毛利,想方設法“去小米化”獨立發展,有成功的(比如石頭、綠米),但也有失敗的(比如華米)。說實話,小米根本不擔心去“小米化”,因為前面說到每個品類都有幾家企業可以供貨。另外,小米本身就在這些企業占有一定股份,單飛做大相當于一筆成功的投資。生態鏈產品策略。小米(生態鏈)產品的原則是滿足80%用戶的80%需求,將二八原則玩到極致。所以他們拋棄了所有花里胡哨的功能,比如電飯煲,主要功能就是把米飯做好,因為這個才是大眾市場。另外,小米專注于解決產業級的痛點。比如凈水器最大的痛點是換濾芯及漏水的問題。為什么會漏水?是因為傳統的凈水器是一個一個環節組裝在一起的,整個產業都在這么做,沒有一個廠家愿意顛覆這種狀態,但小米通過重新設計、開模以及對產品材料的反復配比和調式,最終實現了一體化的模塊,從而顛覆了這個產業的解決方案。最后,所有生態鏈的產品都堅持現代簡約的風格,比較統一,也符合大部分現代年輕人的審美觀,因為現在玩智能的主體就是年輕人。小米生態鏈部分企業
小米生態鏈的模式可以復制嗎?答案是否定的。首先,要有一定的品牌認可度;小米手機一年銷售1-2億臺,并擁有一定規模的米粉;能有這種品牌認可度的只有蘋果跟華為,蘋果智能家居重點在平臺(國家也不會讓它在國內舒舒服服地發展),華為由于“缺芯”,未來手機業務很難再續輝煌。第二,與生態企業的共贏模式;既給生態企業提供這樣那樣的幫助(品牌、供應商、銷售渠道、品控等),又保持內部的競爭,這種模式本身就很難復制,有品牌的沒有優質供應鏈或者沒有銷售渠道,有供應鏈的,沒有品牌支持。第三,要有錢;BAT都有投資部門,或者一些投資機構也不差錢,這個倒是不難。難就難在沒有跟前面兩點的有機結合,因此,當年馬云有多看不起小米的“雜貨鋪”,現在就有多羨慕。
雷布斯玩夠了手機、玩夠了IOT,現在又去玩電動汽車了。電動汽車肯定是未來,這個不用質疑,但這個燒錢的行業不是一般人能玩得起的,投幾百億下去不一定聽到一個響聲,有可能是壓死企業的最后一個石頭(不是稻草!),“假”秀泉,許大大都是玩汽車死或者差點死的,還有寶能。所以,希望小米汽車能夠活下來,跟手機一樣變成國民都買得起的電動汽車,不要拖累小米生態鏈。或者生態鏈足夠強大,不被小米汽車所拖累。
小米汽車(效果圖)
我比較看好的十家智能家居系統(國內)——第二位:阿里智能
我比較看好的十家智能家居系統(國內)——第三位:華為
我比較看好的十家智能家居系統(國內)——第四位:美的
我比較看好的十家智能家居系統(國內)——第五位
我比較看好的國內十家智能家居系統——第六位
我比較看好的國內十家智能家居系統——第七位
我比較看好的國內十家智能家居系統----第八位
我比較看好的國內十家智能家居系統----第九位
我比較看好的國內十家智能家居系統----第十位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僅供參考,不做交易和服務的根據,如自行使用本網資料發生偏差,本站概不負責,亦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