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件精品紅木家具的打造,都離不開打磨工藝。俗話所云:“一鑿、二刻、七打磨。”考究的打磨工藝,屬于工匠的純手工作業,慢工出細活,這不僅考驗工匠的持之以恒,更考驗工匠的細膩心思。
打磨不單單是把器物磨光,更是對器物的修飾、拋光,是藝術上的再創造和升華的過程。
明清家具的打磨工具有石頭和銼草,更為考究的還有用牛角和瑪瑙制成的刮刀。到現代,打磨工具則改成不同型號的粗砂紙和細砂紙。型號的選擇應從粗到細,在選擇好砂紙的型號和合理安排打磨工序的前提下,家具亦可以得到不錯的磨光效果。
永華國色天香三斗書臺 局部
巴里黃檀(酸枝) 精磨工藝
永華家具精磨工藝,便是在全手工打磨的工藝下,對家具進行磨光處理,直至光滑柔順,無需燙蠟或上漆,家具表面亦能溫潤如玉。同時,力求完美呈現美麗而有質感的自然木材肌理,給家具增添一種質樸的文人美,更給人一種柔潤、光滑的質感。
明式翹頭條案 局部
巴里黃檀(酸枝) 精磨工藝
精磨工藝的家具,其選材亦是尤為重要。由于精磨工藝追求的是呈現木材原色,因此家具在選材上,應追求木材材質顏色一致,木材紋理搭配呈對稱效果。
修補打磨
在實施精磨前,工匠們會先用刮刀等對家具進行修補打磨,確保家具無崩缺、裂痕,確保刮面平整。然后工匠則開始用砂紙進行反復打磨。家具的打磨技巧更為考究,工匠應順著木紋方向打磨,否則會破壞木材的表面紋理。
使用不同目數的砂紙進行反復打磨
打磨的部位包括家具平面、線條、收縮縫、倒角、接口等,打磨砂紙選擇通常從粗到細,從180目到240目、320目,然后到400目、600目、1000目,最細會用到7000目,以確保家具每個部位都光滑平整,無毛刺,無粗砂印,無戧茬。
當遇到雕飾時,打磨在保證順紋的前提下,還應該根據花活的造型走向選擇合適的打磨方向。
永華家具精磨工藝,追求的是“顯紋顯質”醒肌理,還木材于自然天性,從而使家具滿足實用、觀賞與觸摸親和三大功能。
全手工的打磨,這樣一道看似非常簡單而不斷重復的工序,花費的人力和物力都是很多人無法想象的,其需要工匠極具耐心、細心與經驗。
永華木韻雅逸官帽椅
巴里黃檀(酸枝) 精磨工藝
58cm*56cm*121cm
因此如今大部分傳統家具企業為了節省成本,往往會縮短打磨工時,再加上現在的打磨工人多數缺乏實踐經驗,缺乏耐心,掌握不好打磨的方法技巧,以至于影響家具的整體質感。
古代工匠在“匠心制器”的時代,沒有現今的技術手段。而工匠有指尖上的“功夫”,方言有道:“木匠木匠磨摸時光。”功夫中包含時間與精力、耐力的付出。“慢工出細活”,這也正是新時代中亟需提倡的工匠精神。正因為有追求完善的工藝精神,才會有這些成器前的“匠心”制造,才會有成器后的“文心意韻”。
永華 素作南官帽椅圓臺
交趾黃檀(大紅酸枝)
精磨工藝
臺 138cm*138cm*80cm
椅 50cm*44cm*106cm
永華家具,堅持以藝術的視角勾勒每一件產品細節,以至臻至善的理念打造紅木家具品牌,其背后是所有永華工匠一點一滴的心血凝練,數十年如一日。
沉淀數年,方得驚艷。
-完-
參考/牛曉霆《明式硬木家具制造》
喬子龍《匠說構造-中華傳統家具作法(上)》
攝影/黎民恩 林廣德
編輯 排版/黃穎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僅供參考,不做交易和服務的根據,如自行使用本網資料發生偏差,本站概不負責,亦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