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工程工藝 >

室外消火栓的操作方法為「室內外消火栓」

一、系統選擇

1、市政消火栓和建筑室外消火栓應采用濕式消火栓系統。

說明:濕式消火栓系統管道是充滿有壓水的系統,高壓或臨時高壓濕式消火栓系統可用來對火場直接滅火,低壓系統能夠對消防車供水,通過消防車裝備對火場進行撲救。濕式消火栓系統同干式系統相比沒有充水時間,能夠迅速出水,有利于撲滅火災。在寒冷或嚴寒地區采用濕式消火栓系統應采取防凍措施,如干式地上式室外消火栓或消防水鶴等。

2、室內環境溫度不低于4℃,且不高于70℃的場所,應采用濕式室內消火栓系統。

說明:室內環境溫度經常低于4℃的場所會使管內充水出現冰凍的危險,高于70℃的場所管內充水汽化加劇有破壞管道及附件的危險,另外結冰何和汽化都會降低管道的供水能力,導致滅火能力的降低或消失,故以此溫度作為選擇濕式消火栓系統或干式消火栓系統的環境溫度條件。

3、室內環境溫度低于4℃,或高于70℃的場所,宜采用干式消火栓系統。

4、建筑高度不大于27m的多層住宅建筑設置室內濕式消火栓系統確有困難時,可設置干式消防豎管、SN65的室內消火栓接口和無止回閥和閘閥的消防水泵接合器。

5、嚴寒、寒冷等冬季結冰地區城市隧道及其他構筑物的消火栓系統,應采取防凍措施,并宜采用干式消火栓系統和干式室外消火栓。

說明:嚴寒、寒冷等冬季結冰地區城市隧道、橋梁以及其他室外構筑物要求設置消火栓時,在室外極端溫度低于4℃時,因系統管道可能結冰,故宜采用干式消火栓系統,當直接接市政給水管道時可采用室外干式消火栓。

6、干式消火栓系統的充水時間不應大于5min,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在進水干管上宜設雨淋閥或電磁閥、電動啟動閥等快速啟閉裝置,當采用電磁閥或電動閥時開啟時間不應超過30s;

2)當采用雨淋閥時應在消火栓箱設置直接開啟雨淋閥的手動按鈕;

3)在系統管道的最高處應設置快速排氣閥。

說明:干式消火栓系統因為其內充滿有壓空氣,打開消火栓后先要排氣,然后才能出水,因出水滯后而影響滅火,所以本次規范制訂規定了充水時間。

干式消火栓系統如同干式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當采用雨淋閥時未半自動系統,當采用干式報警閥時為自動干式系統,設置雨淋閥和干式報警閥的目的是為了接通或關斷間消火栓管道系統的供水,并通過壓力開關向消防控制室報警。為使干式系統快速充水轉換成濕式系統在系統管道的最高處設置自動快速排氣閥。有時干式消火栓系統也采用電磁閥和電動啟動閥門,電磁閥的啟動時間是及時性的,但電動閥的啟動時間過長會影響消防給水的及時性,為此規定電動閥的啟動時間不應超過30s,電磁閥的形式很多,有些電磁的彈簧浸泡的水中時間長了會造成可靠性降低,因此應采用彈簧非浸泡在水中的彈簧,另外電磁閥一般應選擇失電開啟型,且宜有緊急斷電啟動按鈕。

二、市政消火栓

1、市政消火栓宜采用地上式室外消火栓;在嚴寒、寒冷等冬季結冰地區宜采用干式地上式室外消火栓,嚴寒地區宜設置消防水鶴。當采用地下式室外消火栓,且地下式室外消火栓的取水口在冰凍線以上時,應采取保溫措施。

說明:消火栓的設置應方便消防隊員使用,地下式消火栓因室外消火栓井口小,特別是冬季消防隊員著裝較厚,下井操作困難,而且地下消火栓銹蝕嚴重,要打開很少費力,因此本次規范制訂推薦采用地上式室外消火栓,在嚴寒和寒冷地區采用干式地上式室外消火栓。嚴寒地區我國開發了消防水鶴,目前在黑龍江、遼寧、吉林和內蒙等省市在推廣使用,消防水鶴設置在地面上,產品類似于火車加水器,便于操作,供水量大。

消防水鶴是一種快速加水的消防產品,適用于大、中型城市消防使用,能為迅速撲救特大火災及時提供水源。消防水鶴能在各種天氣條件下,尤其在北方寒冷或嚴寒地區有效地為消防車補水,其設置數量和保護范圍可根據需要確定。

2、市政消火栓宜采用直徑DN150的室外消火栓,并應符合下列要求。

1)室外地上式消火栓應有一個直徑為150mm或100mm和兩個直徑為65mm的栓口;

2)室外地下式消火栓應有直徑為100mm和65mm的栓口各一個。

說明:市政消火栓是城鄉消防水源的供水點,除提供其保護范圍內滅火用的消防水源外,還要擔負消防車加壓接力供水對其保護范圍外的火災撲救提供水源支持,故規定市政消火栓宜采用DN150的室外消火栓。

設置消防車固定吸水管除符合水泵吸水管一般要求外,還應注意下列幾點:

1)消防車車載水泵帶有排氣引水、水環引水裝置,固定吸水管不設底閥。但應保證天然消防水源處于設計最低水位時,消防車水泵的吸水高度不大于6.0m;

2)消防車車載水泵帶有吸水管,通過它將固定吸水管與消防車車載水泵進水口連接起來,消防車車載水泵車吸水管口徑有100mm、125mm和150mm三種,連接型式為螺紋式。固定吸水管直徑應根據當地主要消防車車載水泵吸水管口徑決定,端部應設置相應的螺紋接口并以螺紋擰蓋進行保護,接口距地高度不宜大于450mm。

3)消防車固定吸水管距路邊不宜小于0.5m,也不宜大于2.0m。室外消火栓的出水口(栓口)100mm、150mm為螺紋式連接,是為消防車提供水源,可通過消防車自攜的吸水管直接與消防車泵進水口連接,或與消防水罐連接供水。65mm栓口為內扣式連接,是為高壓、臨時高壓系統連接消防水帶進行滅火用,或向消防車水罐供水用。

3、市政消火栓宜在道路的一側設置,并宜靠近十字路口,但當市政道路寬度超過60m時,應在道路的兩側交叉錯落設置市政消火栓。

4、市政橋橋頭和隧道出入口等市政公用設施處,應設置市政消火栓。

5、市政消火栓的保護半徑不應超過150m,且間距不應大于120m。

6、市政消火栓應布置在消防車易于接近的人行道和綠地等地點,且不應妨礙交通,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市政消火栓距路邊不宜小于0.5m,并不應大于2m;

2)市政消火栓距建筑外墻或外墻邊緣不宜小于5m;

3)市政消火栓應避免設置在機械易撞擊的地點,當確有困難時應采取防撞措施。

說明:為便于消防車從消火栓取水和保證市政消火栓自身和使用時人身安全,規定距路邊在0.5m~2m范圍內設置,距建筑物外墻不宜小于5m。

地上式市政消火栓被機動車撞壞的事故時有發生,簡便易行的防撞措施是在消火栓的兩邊設置金屬防撞樁。

7、市政給水管網的閥門設置應便于市政消火栓的使用和維護,并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室外給水設計規范》GB50013的有關規定。

8、設有市政消火栓的給水管網平時運行工作壓力不應小于0.14MPa,消防時水力最不利消火栓的出流量不應小于15L/s,且供水壓力從地面算起不應小于0.10MPa。

說明:因消防時用水量大增,管網水頭損失會增加,為保證消防時管網的有效水壓,故規定平時管網的運行壓力和消防時的壓力。規范組在調研時獲知有的城市水壓很低,不能滿足消防時用水的壓力要求,為此本次規范修訂時要求平時管網運行壓力為0.14MPa,該壓力值也是《城鎮供水廠運行、維護及安全技術規程》CJJ58對自來水公司的基本要求。并規定消防時壓力從地面算起不應低于0.10MPa。

9、嚴寒地區在城市主要干道上設置消防水鶴的布置間距宜為1000m,連接消防水鶴的市政給水管的管徑不宜小于DN200。

說明:消防水鶴的布置間距是借鑒吉林省地方規范的有關數據,因消防水鶴的出水量為30L/s,為此規定接消防水鶴的市政給水管道的直徑不應小于DN200。

10、消防時消防水鶴的出流量不宜低于30L/s,且供水壓力從地面算起不應小于0.10MPa。

11、地下式市政消火栓應有明顯的永久性標志。

說明:當采用地下式市政消火栓時應有明顯的永久性標志,以便于消防隊員查找使用。

三、室外消火栓

1、建筑室外消火栓的布置除應符合本文的的規定外,還應符合市政消火栓的有關規定。

2、建筑室外消火栓的數量應根據室外消火栓設計流量和保護半徑經計算確定,保護半徑不應大于150m,每個室外消火栓的出流量宜按10L/s~15L/s計算。

說明:建筑室外消火栓的布置數量應根據室外消火栓設計流量、保護半徑和每個室外消火栓的給水量經計算確定。

室外消火栓是供消防車使用的,其用水量應是每輛消防車的用水量。按一輛消防車出2支噴嘴19mm的水槍考慮,當水槍的充實水柱長度為10m~17m時,每支水槍用水量4.6L/s~7.5L/s,2支水槍的用水量9.2L/s~15L/s。故每個室外消火栓的出流量按10L/s~15L/s計算。

如一建筑物室外消火栓設計流量為40L/s,則該建筑物室外消火栓的數量為40/(10~15)=3~4個室外消火栓,此時如果按保護半徑150m布置是2個,但設計應按4個進行布置,這時消火栓的間距可能遠小于規范規定的120m。

如一工廠有多棟建筑,其建筑物室外消火栓設計流量為10L/s,則該建筑物室外消火栓的數量為10/(10~15)=1個室外消火栓。但該工程占地面積很大,其消火栓布置應仍然要遵循消火栓的保護半徑150m和最大間距120m的原則,若按保護半徑計算的數量是4個,則應按4個進行布置。

3、室外消火栓宜沿建筑周圍均勻布置,且不宜集中布置在建筑一側;建筑消防撲救面一側的室外消火栓數量不宜少于2個。

說明:為便于消防車使用室外消火栓供水滅火,同時考慮消防隊火災撲救作業面展開的工藝要求,規定沿建筑周圍均勻布置室外消火栓。因高層建筑裙房的原因,高層部分均設有便于消防車操作的撲救面,為利于消防隊火災撲救,規定撲救面一側室外消火栓不宜少于2個。

4、人防工程、地下工程等建筑應在出入口附近設置室外消火栓,且距出入口的距離不宜小于5m,并不宜大于40m。

說明:人防工程、地下工程等建筑為便于消防隊火災撲救,規定應在出入口附近設置室外消火栓,且距出入口的距離不宜小于5m,也不宜大于40m。這個室外消火栓相當于建筑物消防電梯前室的消火栓,消防隊員來時作為首先進攻、火災偵查和自我保護用的。

5、停車場的室外消火栓宜沿停車場周邊設置,且與最近一排汽車的距離不宜小于7m,距加油站或油庫不宜小于15m。

說明:我國汽車普及迅速,室外停車場的規模越來越大,考慮到停車場火災撲救工藝的要求,消防車到達的方便性和接近性,以及室外消火栓不妨礙停車場的交通等因素,規定室外消火栓宜沿停車場周邊設置,且與最近一排汽車的距離不宜小于7m,距加油站或油庫不宜小于15m。

6、甲、乙、丙類液體儲罐區和液化烴罐罐區等構筑物的室外消火栓,應設在防火堤或防護墻外,數量應根據每個罐的設計流量經計算確定,但距罐壁15m范圍內的消火栓,不應計算在該罐可使用的數量內。

說明:甲、乙、丙類液體和液化石油氣等罐區發生火災,火場溫度高,人員很難接近,同時還有可能發生泄漏和爆炸。因此,要求室外消火栓設置在防火堤或防護墻外的安全地點。距罐壁15m范圍內的室外消火栓火災發生時因輻射熱而難以使用,故不應計算在該罐可使用的數量內。

7、工藝裝置區等采用高壓或臨時高壓消防給水系統的場所,其周圍應設置室外消火栓,數量應根據設計流量經計算確定,且間距不應大于60.0m。當工藝裝置區寬度大于120.0m時,宜在該裝置區內的路邊設置室外消火栓。

8、當工藝裝置區、罐區、可燃氣體和液體碼頭等構筑物的面積較大或高度較高,室外消火栓的充實水柱無法完全覆蓋時,宜在適當部位設置室外固定消防炮。

說明:隨著我國進入重化工時代,工藝裝置、儲罐的規越來越大,目前國內最大的油罐是10萬m3,乙烯工程已經到達80萬噸~120萬噸,消防水槍已經難以覆蓋工藝裝置和儲罐,為此移動冷卻的室外箱式消火栓改為固定消防炮。

9、當工藝裝置區、儲罐區、堆場等構筑物采用高壓或臨時高壓消防給水系統時,消火栓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室外消火栓處宜配置消防水帶和消防水槍;

2)工藝裝置休息平臺等處需要設置的消火栓的場所應采用室內消火栓,并應符合室內消火栓的有關規定。

說明:工藝裝置區和儲罐區的室外消火栓,相當于建筑物的室內消火栓,當采用高壓或臨時高壓消防給水系統時,工藝裝置區和儲罐區的室外消火栓為室外箱式消火栓,布置間距根據水帶長度和充實水柱有效長度確定。

10、室外消防給水引入管當設有減壓型倒流防止器時,應在減壓型倒流防止器前設置一個室外消火栓。

說明:倒流防止器的水頭損失較大,當采用減壓型倒流防止器時,因該閥在正常設計流量時的水頭損失在0.04MPa~0.10MPa之間,消防時因流量大增,水頭損失會劇增,致使室外消火栓的供水壓力有可能滿足0.10MPa的要求,為保證消防給水的可靠性,規定從市政給水管網接引的入戶管在減壓型倒流防止器前應設置一個室外消火栓。

滅火器

四、室內消火栓

1、室內消火栓的選型應根據使用者、火災危險性、火災類型和不同滅火功能等因素綜合確定。

說明:不同火災危險性、火災荷載和火災類型等對消火栓的選擇是有影響的。如B類火災不宜采用直流水槍,火災荷載大火災規??赡艽螅漭椛錈岽螅鹚ǔ鋵嵥鶓L,如室外儲罐、堆場等當消火栓水槍充實水柱不能滿足時應采用消防炮等。

2、室內消火栓的選用應符合下列要求:

1)室內消火栓SN65可與消防軟管卷盤一同使用;

2)SN65的消火栓應配置公稱直徑65有內襯里的消防水帶,每根水帶的長度不宜超過25m;消防軟管卷盤應配置內徑不小于ф19的消防軟管,其長度宜為30m;

3)SN65的消火栓宜配當量噴嘴直徑16mm或19mm的消防水槍,但當消火栓設計流量為2.5L/s時宜配當量噴嘴直徑11mm或13mm的消防水槍;消防軟管卷盤應配當量噴嘴直徑6mm的消防水槍。

3、設置室內消火栓的建筑,包括設備層在內的各層均應設置消火栓。

說明:設置消火栓的建筑物應每層均設置。因工程的不確定性,設備層是否有可燃物難以判斷,另外設備層設置消火栓對撲救建筑物整體火災有利,而增加投資也很有限,故本條規定設備層應設置消火栓。

4、屋頂設有直升機停機坪的建筑,應在停機坪出入口處或非電器設備機房處設置消火栓,且距停機坪機位邊緣的距離不應小于5m。

說明:公共建筑屋頂直升機停機坪目的是消防救援,在直升飛機停機坪出入口處設置消火栓便于消防時對于火災撲救自我保護,考慮到安全因素規定距停機坪距離不小于5m是為了使用安全。

5、消防電梯前室應設置室內消火栓,并應計入消火栓使用數量。

說明:消防電梯前室是消防隊員進入室內撲救火災的進攻橋頭堡,為方便消防隊員向火場發起進攻或開辟通路,消防電梯前室應設置室內消火栓。消防電梯前室消火栓與室內其他消火栓一樣,沒有特殊要求,且應作為1股充實水柱與其他室內消火栓一樣同等地計入消火栓使用數量。

6、室內消火栓的布置應滿足同一平面有2支消防水槍的2股充實水柱同時達到任何部位的要求,且樓梯間及其休息平臺等安全區域可僅與一層視為同一平面。但當建筑高度小于等于24.0m且體積小于等于5000m3的多層倉庫,可采用1支水槍充實水柱到達室內任何部位。

說明:允許室內SN65消火栓設置在樓梯間或樓梯間休息平臺,目的是保護消防隊員,火災時樓梯間是半室外安全空間,消防隊員在此接消防水龍帶和水槍的時間是安全的,另外在樓梯間設置消火栓的位置不變,便于消防隊員在火災時找到。國際上大部分國家允許室內消火栓設置在樓梯間或樓梯間休息平臺,美國等國家SN65的消火栓僅設置在樓梯間內,而且不配置水龍帶和水槍,目的是給消防隊員使用。當消火栓設置的樓梯間及其休息平臺時,每層都應設置。

7、建筑室內消火栓的設置位置應滿足火災撲救要求,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室內消火栓應設置在樓梯間及其休息平臺和前室、走道等明顯易于取用,以及便于火災撲救的位置;

2)住宅的室內消火栓宜設置在樓梯間及其休息平臺;

3)大空間場所的室內消火栓應首先設置在疏散門外附近等便于取用和火災撲救的位置;

4)汽車庫內消火栓的設置不應影響汽車的通行和車位的設置,并應確保消火栓的開啟;

5)同一樓梯間及其附近不同層設置的消火栓,其平面位置宜相同;

6)冷庫的室內消火栓應設置在常溫穿堂或樓梯間內;

7)對在大空間場所消火栓安裝位置確有困難時,經與當地消防監督機構核準,可設置在便于消防隊員使用的合適地點。

說明:室內SN65消火栓的設置位置應根據消防隊員火災撲救工藝確定,一般消防隊員在接到火警后10min后到達現場,從大量的統計數據看,此時大部分火災還被封閉在火災發生的房間內,這也是為什么消防隊員第一出動就能撲救95%以上的火災的原因。如果此時火災已經蔓延擴散,就像很多災害性大火一樣,如沈陽汽配城火災、北京玉泉營家具城火災、洛陽大火等,消防隊趕到時,火災已經蔓延,此時能自己疏散的人員已經疏散,不能疏散的要等待消防隊救援,消防隊達到后首先救人,其次是進行火災撲救。此時消防隊的火災撲滅工藝是在一個相對較安全的地點設立水槍陣,向火災發生地噴水滅火,為了便于補給和消防隊員的輪換及安全,消火栓應首先設置在樓梯間或其休息平臺。其次消火栓可以設置在走道等便于消防隊員接近的地點。

8、建筑室內消火栓栓口的安裝高度應便于消防水龍帶的連接和使用,其距地面高度宜為1.1m;其出水方向應便于消防水帶的敷設,并宜與設置消火栓的墻面成90o角或向下。

說明:規定室內消火栓栓口距地面高度宜為1.1m,是為了連接水龍帶時操作以及取用方便。發達國家規范規定的安裝高度為0.9m~1.5m。

為了更好地敷設水帶,減少局部水頭損失,要求消火栓出水方向宜與設置消火栓的墻面成90o角或向下。

9、設有室內消火栓的建筑應設置帶有壓力表的試驗消火栓,其設置位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多層和高層建筑應在其屋頂設置,嚴寒、寒冷等冬季結冰地區可設置在頂層出口處或水箱間內等便于操作和防凍的位置;

2)單層建筑宜設置在水力最不利處,且應靠近出入口。

10、室內消火栓宜按行走距離計算其布置間距,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消火栓按2支消防水槍的2股充實水柱布置的高層建筑、高架倉庫、甲乙類工業廠房等場所,消火栓的布置間距不應大于30m;

2)消火栓按1支消防水槍的一股充實水柱布置的的建筑物,消火栓的布置間距不應大于50m。

說明:室內消火栓不僅給消防隊員使用,也給建筑物內的人員使用,因建筑物內的人員沒有自備消防水帶,所以消防水帶宜按行走距離計算,其原因是消防水帶在設計水壓下轉彎半徑可觀,如65mm的水帶轉彎半徑為1m,轉彎角度100°,因此轉彎的數量越多,水帶的實際到達距離就短,所以本規范規定要按行走距離計算。

11、消防軟管卷盤應在下列場所設置,但其水量可不計入消防用水總量:

1)高層民用建筑;

2)多層建筑中的高級旅館、重要的辦公樓、設有空氣調節系統的旅館和辦公樓;

3)人員密集的公共建筑、公共娛樂場所、幼兒園、老年公寓等場所;

4)大于200m2商業網點;

5)超過1500個座位的劇院、會堂其悶頂內安裝有面燈部位的馬道等場所。

說明:規定設置SN25(消防卷盤)的建筑或場所,普通人員能夠利用消防卷盤撲滅初起小火,避免蔓延發展成為大火。因考慮到SN25和SN65的消火栓同時使用達到消火栓設計流量的可能性不大,為此規定SN25(消防卷盤)用水量可以不計入消防用水總量,只要求室內地面任何部位有一股水流能夠到達就可以了。

12、室內消火栓栓口壓力和消防水槍充實水柱,應符合下列規定:

1)消火栓栓口動壓力不應大于0.50MPa,但當大于0.70MPa時應設置減壓裝置;

2)高層建筑、廠房、庫房和室內凈空高度超過8m的民用建筑等場所的消火栓栓口動壓,不應小于0.35MPa,且消防防水槍充實水柱應按13m計算;其他場所的消火栓栓口動壓不應小于0.25MPa,且消防水槍充實水柱應按10m計算。

說明:規定了消火栓栓口壓力技術參數。

1)室內消火栓一般配置直流水槍,水槍反作用力如果超過200N,一名消防隊員難以掌握進行撲救。SN65消火栓口水壓如大于0.50MPa,水槍反作用力將超過220N,故本款提出消火栓口動壓不宜大于0.50MPa,如果栓口壓力大于0.70MPa,水槍反作用力將大于350N,兩名消防隊員也難以掌握進行滅火。因此,消火栓栓口水壓若大于0.70MPa應采取減壓措施,一般采用減壓閥、減壓穩壓消火栓、減壓孔板等。

2)目前國際上大部分國家僅規定消火栓栓口壓力,一般不計算充實水柱長度,本規范制訂時考慮國際慣例與我國工程實踐相結合,給出相關的參數。日本規定1號消火栓(公稱直徑50相當于我國SN50)栓口壓力為0.17MPa~0.70MPa,2號消火栓(公稱直徑32)栓口壓力為0.25MPa~0.70MPa;美國規定65mm消火栓栓口壓力為0.70MPa,25mm消火栓栓口壓力為0.45MPa;南非規定消火栓的栓口壓力為0.25MPa。

消火栓栓口所需水壓按下式計算:

Hxh=Hg hd Hk

式中:Hxh—消火栓栓口的壓力(MPa);

Hg—水槍噴嘴處的壓力(MPa);

hd—水帶的水頭損失(MPa);

Hk—消火栓栓口水頭損失,可按0.02MPa計算。

高層建筑、高架庫房、廠房和室內凈空高度超過8m的民用建筑,配置SN65消火栓、65mm麻質水帶25m長、19mm噴嘴水槍充實水柱按13m時,水槍噴嘴流量5.4L/S,gH為0.185MPa;水帶水頭損失dh為0.046MPa;計算得到消火栓栓口壓力xhH為0.251MPa,考慮到其他因素規定消火栓栓口動壓不得低于0.30MPa。

室內消火栓出水量不應小于5L/s,充實水柱應為11.5m。當配置條件與上款相同時,計算得到消火栓栓口壓力xhH為0.21MPa。故規定其他建筑消火栓栓口動壓不得低于0.25MPa。

13、當住宅采用干式消防豎管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1)住宅干式消防豎管宜設置在樓梯間休息平臺,且僅應配置消火栓栓口;

2)干式消防豎管應設置消防車供水的接口;

3)消防車接口應設置在首層便于消防車接近和安全的地點;

4)豎管頂端應設置自動排氣閥。

說明:7至10層的各類住宅可以根據地區氣候、水源等情況設置干式消防豎管或濕式室內消火栓給水系統。干式消防豎管平時無水,火災發生后由消防車通過首層外墻接口向室內干式消防豎管供水,消防隊員用自攜水龍帶接駁豎管上的消火栓口投入火災撲救。為盡快供水滅火,干式消防豎管頂端應設自動排氣閥。

14、住宅戶內宜在生活給水管道上預留一個接DN20消防軟管的接口或閥門。

說明:住宅建筑如果在生活給水管道上預留一個接駁DN20消防軟管的接口,對于住戶撲救初起狀態火災減少財產損失是有好處的。

15、躍層住宅和商業網點的室內消火栓應至少滿足一股充實水柱到達室內任何部位,并宜設置在戶門附近。

說明:住宅戶內躍層或商業網點的一個防火隔間內是兩層的建筑均可視為是一層平面。

16、城市隧道室內消火栓系統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隧道內宜設置獨立的消防給水系統;

2)管道內的消防供水壓力應保證用水量達到最大時,最低壓力不應小于0.30MPa,但當消火栓栓口處的出水壓力超過0.70MPa時,應設置減壓設施;

3)在隧道出入口處應設置消防水泵接合器和室外消火栓;

4)消火栓的間距不應大于50m;

5)隧道內允許通行危險化學品的機動車,且隧道長度超過3000m時,應配置水霧或泡沫消防水槍。

說明:規定了城市隧道室內消火栓設置的技術規定。

1)隧道內消防給水應設置獨立的高壓或臨時高壓消防給水系統,目的是隨時都能取水滅火,因隧道內狹窄,消防車救援困難。如果允許運輸石油化工類物品時,應采用水霧或泡沫消防槍,有利于B、C類火災撲救。

2)規定最低壓力不應小于0.30MPa是為保證消防水槍充實水柱不小于13m,消火栓口出水壓力超過0.70MPa時水槍反作用力過大不利于消防隊員操作,故應設置減壓設施。

3)隧道入口處應設水泵接合器,其數量按3.5.2條規定的設計流量計算確定。為了給水泵接合器供水,應在15m~40m范圍內設置相應的室外或市政消火栓。

4)為確保兩支水槍的兩股充實水柱到達隧道任何部位,規定消火栓的間距不應大于50m。

5)允許通行運輸石油和化學危險品的隧道內發生火災類型一般為A、B類混合火災或A、C類混合火災,隧道長度超過3000m時,應配置水霧或泡沫消防水槍便于有針對性采取撲救措施。

歡迎關注【愛優消防教育】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消防工程師。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不妨點贊,收藏,轉發一下!謝謝!??!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僅供參考,不做交易和服務的根據,如自行使用本網資料發生偏差,本站概不負責,亦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