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維多利亞時代見證了工業革命的成果深入城市社會的各個角落。在機器大工業生產成為國家經濟重心的同時,以科學為主導的社會管理和工廠管理體制廣泛傳播,從而促進了英國社會經濟的快速上升,加劇了都市化進程。城市規模迅速擴大,人口出現爆炸式增長:到1851年,人口統計顯示英格蘭和威爾士已有超過一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到1901年,英國約四分之三的人口可歸類為城市人口,其中生活在大型城市的人口約占三分之一。議會投票權改革造就了一批取得一定社會財富的中產階級群體,而他們追求休閑、最前沿時尚、自我價值實現的消費欲望與能力促使他們所居住的大城市也開始成為文化娛樂的中心——城市休閑產業網絡逐漸形成,而第一批百貨商場的出現便是其中極為重要的一環。
第一批百貨商場絕大多數出現于19世紀中期,例如倫敦的哈洛德百貨(Harrods)、利寶百貨(Liberty)和德本漢姆(Debenhams),格拉斯哥的福來莎百貨(Fraser),以及曼徹斯特的肯德爾(Kendals),這些商場大多持續經營至今,成為今天英國百貨業的商貿巨頭。
第一家百貨商場在愛丁堡出現時的境況同樣如此。19世紀30年代,愛丁堡剛剛完成新城的規劃,原先居住在舊城的貴族和中產階級紛紛涌入方興未艾的新城,享受當時鄉間田野、新修花園、街口雕塑、紀念塔與喬治時代新古典主義建筑相印成輝的美景風光。1838年上半年,兩名在當地服裝店工作的年輕人查爾斯·肯寧頓(Charles Kennington)和查爾斯·詹納(Charles Jenner)跟店主請假想要去參加馬瑟爾堡秋季賽馬會(Musselburgh Autumn Meeting),店主拒絕了他們的要求,但他們仍然翹班去看了比賽,結果被店主直接辭退。兩人于是合議自己借錢開店做生意,他們買下了愛丁堡新城王子街(Princes Street)角落里的一座鄉村別墅,并將其改造成一座大型服裝商店。
1838年5月1日,他們的新店正式開業,店名為"肯寧頓與詹納"(Kennington & Jenner)。他們提前在報紙《蘇格蘭人》(Scotsman)上登載的廣告寫道:"肯寧頓與詹納將會于1838年
5月1日在王子街47號新址開業,將會帶來英國和巴黎最前沿時尚的各類絲織品、圍巾、絲巾、飾帶、針織襪以及各種亞麻服裝和縫紉雜貨"。在19世紀30年代,來自國外的時尚服裝只能在倫敦的百貨商場找到,但肯寧頓與詹納不僅向愛丁堡的顧客提供各類進口的流行服裝制品,還承諾"以前所未有的低價呈獻"給顧客。
圖1 "肯寧頓與詹納"登載在《蘇格蘭人》上的開業廣告,1838年
因其真誠服務于顧客的態度、低價戰略和供應商品全面的商業措施,肯寧頓與詹納的百貨商場很快就擺脫了初期每年150英鎊貸款的壓力,實現了巨大盈利。在肯寧頓去世后,詹納繼續全權管理商場直到1881年,期間他們的商場改名為"查爾斯·詹納公司"(Charles Jenner & Company),一般簡稱"詹納斯百貨"(Jenner"s)。詹納本人于1881年退休時,詹納斯百貨已發展成蘇格蘭最大的零售商場。詹納在他的離職演講中說:
"當我剛來愛丁堡時,這里女士們的穿著是整個王國里最糟糕的。現在的她們呢?她們穿著最好的。"
即便如此,詹納斯百貨仍缺乏和倫敦領先的百貨公司相比擬的資本,尤其是在商場規模和服務質量上,但一場大火改變了詹納斯百貨的前景。這場發生于1892年11月26日半夜里的大火燒毀詹納斯百貨的大樓,造成了至少25萬英鎊的毀滅性損失。《蘇格蘭人》上寫道:
"大火持續燃燒了數個小時,整個街區都處于烈火之中,消防隊企圖滅火卻是徒勞……大火在摧毀了幾乎整個街區和房屋后才自己燃燒殆盡……約120名在此地居住的公司雇員逃離出來時只有身上穿的衣服。"
詹納斯百貨的高層管理者不得不將他們送到附近的安置房,分配了生活必需品,并支付了過去一周的工資、賠償金和交通費,這令詹納斯百貨接近破產的邊緣。所幸這場大火造成的災難也被社會視為一場意外事件,火險公司和城市議會均愿意為詹納斯百貨提供保險費以幫助其恢復營業,議會甚至愿意提供一座房子給詹納斯百貨作為臨時商場,并協助其招聘職員。對此,公司聲稱他們"對愛丁堡議會的慷慨和考慮感激不盡",但法律上的問題并不允許公司接受議會的幫助。
詹納斯百貨將其在玫瑰街(Rose Street)的工廠改造為了臨時商場,而在接下來的一個月半月間,幾乎全部原有員工重新回到了他們在商場里的工作崗位。同時,詹納開始籌劃在王子街修建一座新商場。著名建筑師、后來的宏偉的北英酒店(North British Hotel)的設計者威廉·漢密爾頓·比提(William Hamilton Beatie)受雇負責新樓的設計工作。比提根據詹納本人十分欣賞的牛津大學博德利圖書館(Bodleian Library)為原型,和詹納一起設計出了新商場的內外景和布局。
圖2 詹納斯百貨從東南面的外部觀景,1895年
新商場于1895年竣工并重新開業,這標志著詹納斯百貨作為蘇格蘭零售百貨業的領導者邁向現代化服務的轉型:新商場無論外景還是內景都極為華麗,具有新古典主義的典范特征,三層樓的內部容納空間巨大,高度幾乎與街對面的司各特塔齊平,屋頂結構受1851年倫敦博覽會場館水晶宮的啟發,裝上了透光玻璃和鋼筋房梁,兼顧美觀與堅固。更為重要的是新商場使用了電燈、電梯與空調,這在倫敦的百貨商場中也是非常奢華的配置。毫無疑問,這座新開業的商場吸引了愛丁堡與周遭地區的大量民眾前來參觀與購物,在開店首日就吸納了超過25000名顧客。這些內部裝潢與設置給他們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的同時,也能夠有秩序地引導商場內的客流循環,極大地提高了服務效率。這促使詹納斯百貨商場幾度在圣誕節也沒有像其它商店一樣打烊休息,商場不僅繼續開店,還舉辦盛大的冬日集市。
圖3 女性新潮服裝區一角,1895年
在詹納的堅持下,新商場的外部裝飾有身形各異的女神像,象征著詹納斯百貨對女性作為購物主力軍的重視。詹納曾表示女性才是其百貨商場成功的背后驅動力,他宣稱:
"女性決定著家庭收入的多少能用來花,這是一些其它百貨商場消亡的原因,他們無法克服的頑石——太過集中考慮吸引男顧客而非女顧客。"
誠然,維多利亞時代文化決定了女性被束縛的狀態,因其認為女性是精致而脆弱的性別,需要被男性保護。而20世紀初愛德華時代的中產階級女性開始試圖擺脫這樣的偏見,百貨商場正是她們表達自身獨立呼聲的空間:她們可以在沒有男性陪同下獨立地在百貨商場購物,并且不必擔心名聲遭到破壞。詹納斯百貨商場在三樓走廊處開設了一間茶室,坐在這間茶室里可以俯看商場內部全景。然而從20世紀20年代起,這間茶室逐漸成為了中產階級女性聚會聊天的地方,一些女性文學俱樂部甚至在這里開展下午茶讀書會與時尚評論會。詹納斯百貨對女性的重視成為其在20世紀繼續蓬勃發展的一項重要支柱,在愛丁堡成為了"精美時尚"的代名詞,也作為模范為王子街賺得了愛丁堡商業中心的名譽,甚至著名旅游指南出版商貝德克爾(Baedeker)的蘇格蘭旅游指南書也將詹納斯百貨評為愛丁堡旅游必去的地方之一。
圖4 三樓茶室一角,1895年
1893年詹納去世后,詹納斯百貨公司轉交給了其曾經的學徒、當時的商業合伙人詹姆斯·肯尼迪(James Kennedy)掌握,后者所屬的道格拉斯·米勒家族(the Douglas-Miller family)將其變為自己的家族企業,接著執掌了公司近百年。該家族致力于擴大商貿范疇,以及打造更大型的綜合休閑購物體驗,例如,他們在商場一樓走廊增加了家具售賣區,從桌椅、衣柜等大型家具到地毯、燭臺、杯墊等小型家具都囊括其中;又如在二樓專門空出一塊區域設為兒童用品專賣區,并提供兒童游玩器材。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詹納斯百貨成為了士兵衣物供應的中心,并在原先茶室的基礎上增加了餐廳區負責為士兵提供伙食,繼續發揮其重要性。有趣的是,留在愛丁堡的婦女們可以將分配給她們的每日份白糖拿去給餐廳的廚師,廚師可以烘焙她們最愛的乳糖餅干,讓她們在戰時也能繼續享用平日的美味零食。
戰后,餐廳區被保留了下來并逐漸擴大,許多英國與美國著名的咖啡館和快餐品牌紛紛入駐,繼續擴充著商場的綜合服務。詹納斯百貨依靠著其深厚的歷史底蘊、商業規模和顧客評價,在媒體中獲得了"北方哈羅德"的稱號,以顯示其在英國百貨業中的一席之地。它所代表的不僅僅是蘇格蘭歷史最悠久的百貨商場,也是在工業革命的沖擊下,實現向現代化轉型的成功典范,近現代蘇格蘭都市時尚的縮影。1988年詹納斯慶祝150周年慶典時,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也聞訊前來參加,造成百貨商場一時人滿為患,而公司的家族領導人也在商場里接受了女王頒發的新的特許經營狀。在新世紀之交,一名在玫瑰街酒吧工作的酒保、經常在午休時光顧詹納斯百貨商場的市民說:
"詹納斯百貨就是愛丁堡——它對許多人來說就像家的名字。"
圖5 今天的詹納斯百貨內景,攝于2019年9月21日
圖6 今天的詹納斯百貨外景,攝于2019年9月21日
詹納斯百貨作為英國最古老的家族獨立經營的百貨商場終止于2005年。這一年福來莎百貨公司以約4500萬英鎊的價格從道格拉斯·米勒家族手中收購了詹納斯百貨,這令許多老一代的愛丁堡人感到遺憾和失望,一名當地老人直言:
"這是這么多年來我聽到過最糟糕的新聞。我生于20世紀30年代,詹納斯是我在愛丁堡生活的最后記憶。它是最后的堡壘,我推薦人們去詹納斯的程度和推薦人們去愛丁堡城堡游覽的程度一樣。"
所幸,福來莎百貨公司考慮到詹納斯作為一代人記憶的文化符號形象,沒有像對待其它收購的百貨商場一樣改名,而保留了"詹納斯"這個讓愛丁堡人珍惜的名字。今天,詹納斯百貨商場仍然矗立在王子街的中心,仍保留著過去的內部裝修設計、分類結構和外部裝飾,木制樓梯也沒有被扶手電梯所取代——它依然在延續其在蘇格蘭百貨業,以及休閑消遣文化中的地位。
注釋:
圖1取自《愛丁堡王子街與詹納斯百貨百年小史》(A Hundred Years in Princes Street: Jenners Edinburgh on the occassion of their Centenary, 1838-1938)
參考文獻從略,如需查閱請與作者聯系
編輯:伯特利的松果
校對:希羅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僅供參考,不做交易和服務的根據,如自行使用本網資料發生偏差,本站概不負責,亦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