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裝修攻略 >

從論噸 到論斤、塊、根 一去不返的“老紅木”

大紅酸枝,學名交趾黃檀,主產于老撾、泰國、柬埔寨。

據考證,大紅酸枝是在紫檀(小葉紫檀,學名檀香紫檀)、花梨(黃花梨,學名降香黃檀)告罄后,作為替代品由南洋進口,從乾隆年間開始,逐漸成為皇室及民間富貴家族的家具用材。

舊稱"紅木",也是"紅木家具"一詞的來源,晚清民國期間,為區別于大果紫檀、巴里黃檀、奧氏黃檀等“新紅木”,被稱“老紅木”。

作為中國紅木市場曾經的主力用材,就在十年前,口徑25公分以下的都算小料,市場常規料的口徑一般都是30公分以上。

那時,在國內市場上最受歡迎的是凈42公分以上徑級的料,因為42公分可以開獨板的門板。

2008年的時候,30公分以上的正宗老撾大紅酸枝長料,國內價格2.2一2.6萬/噸,金融危機爆發之后,甚至還降到1萬多一噸,品質差的料幾千塊一噸都能買到。

那時候,誰要是說大紅酸枝在以后會按斤賣、按塊賣、按根賣,而且小料、邊角料都能賣錢,可能沒幾個人會相信。

現在,大點的大紅酸枝原木、方料按根議價、按斤出售已很常見。

而板料,按寬度、厚度、品相一塊一價交易更已是主流方式,折成噸價讓人瞠目結舌。

甚至,在幾年前被到處丟棄的小料、邊角料,這兩年也都正兒八經的在市場上買賣交易,而且占據的市場份額越來越高:

越南大紅酸枝木料市場一角

彈指一揮間,曾經的紅木市場主力,每年要用幾萬噸、十幾萬噸的大紅酸枝,已是一去不返。

國內大紅酸枝木料市場一角

在市場的起起伏伏中,在大家的看跌看漲中,大紅酸枝越來越小、越來越貴,變化之大、速度之快,幾乎出于所有人的意料。

作為一種短期不可再生的資源類產品,從海南黃花梨、小葉紫檀,再到大紅酸枝,再到幾種市場主力用材,紅木枯竭的速度一直遠超我們的預想。

不管是否愿意相信或接受,紅木不斷被更多中國人乃至華人文化圈所喜愛、紅木資源不斷枯竭都將是趨勢。

而紅木市場雖然還會不斷因供應鏈太長而產生短期波動,但這些“瘋狂”的木頭,終究只會越來越“瘋狂”。

黃花梨、小葉紫檀、大紅酸枝之后,也一定會有下一個、或下一批紅木木種,會讓我們在三年、五年、十年后回望時,感慨2022年時怎么會那么大、那么多、那么便宜。

你覺得會是哪幾種?或者,你最看好哪一種?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僅供參考,不做交易和服務的根據,如自行使用本網資料發生偏差,本站概不負責,亦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