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向往著從前慢
卻又追逐著城市的飛速發展
車水馬龍、高樓林立、日新月異
這幾年烏魯木齊
從老城區改造、城市亮化、地鐵修建...
到拆除圍欄、早市回歸、夜市火爆...
在它的繁華和絢麗背后,
也是一座正在消失的城市……
今天分享君就和大家來聊聊
那些在生活中漸漸消失的烏市記憶
那些已經滲透你生活的方方面面
再看到時,不知會不會勾起你的回憶呢?
消失的建筑...
美居物流園
對于老烏魯木齊人來說,一說到去哪里買家具、建材,花鳥魚,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就是“美居物流園”。
廣匯美居物流園坐落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東接河灘高速公路、南臨蘇州快速路、西臨天津路、北京路近在咫尺、距阿勒泰路僅一公里。
建設于2003年,占地1400余畝、建筑總面積約134.39萬平方米、總投資25.88億元人民幣。
至今18年歷史,鑲嵌在歷史記憶之中,車輪滾滾向前,曾經的美居物流園在慢慢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KL星品匯和大都會Meet!
KL星品匯隸屬于新疆廣匯集團美居物流園,占地7萬㎡,是一個受年輕消費者歡迎的主題街區文化購物中心,項目建立之初就致力于服務于90、00后,打造一個全方位并具影響力的時尚潮流根據地。設有150米長的室外步行街,9處大型美陳,94處中小型美陳,是烏市首家愛情星座主題式文化購物中心,匯聚餐飲美食、時尚體驗、創意零售、巨幕影院、酒吧街等年輕業態,注重娛樂體驗、社交互動,是烏魯木齊城北時尚潮流“星”地標。
2021年7月8日,隨著美居·大都會Meet的面世,從“物流園”到大都會,180萬㎡,足足有6.3個時代廣場那么大,業態也會更加全面,包括1個總部商務辦公集群,2家精品酒店,3大主題文化藝術中心,4大潮流商業體系與N個時尚IP場景的集合體。
| 項目效果圖
廣匯勢必要在這里打造一個烏魯木齊首個TOD商業綜合體,烏魯木齊新地標。
友好百盛
11月5日,新疆友好百盛商業發展有限公司發布《閉店公告》。
這一消息一時刷爆了烏魯木齊人的朋友圈。
繼美居物流園后,又一個承載著烏魯木齊一代人記憶的地方,將和我們說再見。
這座陪伴了烏魯木齊長達19年的友好百盛購物中心,或許將定格于2021年。
半個世紀前,烏魯木齊沒有一家像樣的大型商場,想在一家商店一次性把吃穿用都買全是不可能的事情。那時西大橋西頭北側還是一片荒灘,雜草叢生,而讓荒灘變新顏的是一座建筑,一棟印刻在幾代人記憶中的商廈—紅山商場。
后來,紅山商場老樓被拆除,嶄新的友好百盛大樓拔地而起取代了老的紅山商場。
這座在2002年年底開業的“友好百盛購物中心”還給首府帶來了全新的商業零售模式——新疆首個購物中心業態。
這座承載著兩代人的回憶,見證著烏魯木齊20年來發展與變遷的購物中心。
在12月31日后會有什么樣的變化,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南門地下街
1995年建成,2015年拆遷的南門地下街歷史相對并不算悠久,但20年所輻射的時間段卻極為特殊,這涵蓋了烏魯木齊絕大部分80后、90后的青春歲月。
行走在南門地下街,總會給人一種“每個店里好像都有我想買的東西”的感覺。
在那個對真假貨無過多意識的年代,大家都堅信自己緊跟著潮流,而這也讓南門地下街名正言順的成為了烏魯木齊的“潮流風向標”。
以前朋友們常開玩笑說,在南門地下街你只需要花200塊錢就能從頭到腳添置一身。這里的商品價格沒有最低,只有更低。超接地氣!
如今隨著烏市地鐵的修建,南門地下街早已不復存在,卻承載著人們太多美好的回憶。
老北園春
在老烏魯木齊人的生活記憶里,有這么一座農貿市場——老北園春,這里也曾是烏魯木齊最有市井熱鬧、柴米油鹽茶韻味的地方。
記得每年春節前,家里購置年貨,都要到這里逛一逛,瓜子糖果、肉禽海鮮、蔬菜水果.....應有盡有,簡直就是寶藏之地。
隨著棚戶區改造政策的實施,陪伴老烏魯木齊人25年的北園春市場,在2019年8月正式搬遷。
這里實現從傳統的農貿市場,到城市現代商業的轉變。使老北園春地塊,成為了克西路上最靚麗的一道風景。
消失的交通...
烏魯木齊火車南站
烏魯木齊南站,曾經烏市老城區最繁華的地方之一,以其便利的交通優勢和人流量,帶到了周邊商貿城、地王鞋城、圖書城等的經濟發展,如今隨著烏魯木齊高鐵站的投入運營,已經退出歷史舞臺。
烏魯木齊南站1962年建站,1984年、2004年兩次改擴建,2014年9月1日正式更名為烏魯木齊南站。
這里曾經是很多人夢開始的地方,給曾給無數人留下關于分離、相聚的獨家記憶,如今卻漸漸消失在人們的記憶里。
碾子溝站
每一個客運站都有屬于自己的故事,每一個故事都留給乘客永恒的回憶。
烏魯木齊碾子溝客運站同樣如此,幾乎蘊含了大半數新疆人的記憶。
那時的客運站叫汽車站,這樣的環境有一種汽車修理廠的趕腳,看新疆的客運站的遍布就知道新疆有多大,看了新疆汽車票價就會發現外地的汽車票價之高讓人整個都不好了。
從最開始的客運站,再到碾子溝客運站,再到如今高鐵片區的烏魯木齊新客運站。環境越來越好了,但是曾經的鄉愁與離別,似乎也已經漸行漸遠。
BRT3號線
“各位乘客,歡迎您乘坐BRT3號線城市快速公交,本車開往兒童公園”。
告別一條線路,意味著告別一個時代,Brt3號線同樣如此。
曾經它是烏魯木齊唯一一條旅游觀光路線。南湖廣場、北門、西大橋、烈士陵園每一站的風景都那么特別。
它陪伴烏魯木齊市民8年以來,承載著多少人的美好記憶,印下了多少匆忙的腳印,滿滿的回憶都刻在Brt3號線的車上。
陪伴大家很久的Brt3號線目前已經停止營運多時,這個承載著無數旅人夢想和回憶的地方,卻以離我們遠去……
如今烏魯木齊的交通路網越來越發達,地鐵一號線貫通城市南北,而Brt3號線也完成了它的使命。
綠皮火車
綠皮火車,是九十年代之前運營的火車,外表是墨綠色,故名。綠皮火車,曾是中國鐵路客運的主力,深綠色的車身,低廉的票價,給不少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綠皮車”價格便宜,是農民工、低收入者出行的首選。
現在的動車速度也來越快,原來到北京要三天的時間現在只要一天就夠了;原來的火車要跑到鐵道旁等,現在只要坐在舒服的候車室等廣播就可以;原來的火車可以開窗戶透透氣,現在火車上都有空調(變成夏天凍死,冬天熱死)。
停靠在八樓的2路公交車
在老烏魯木齊人眼里,2路汽車不僅僅是圍繞市中心的一條線路,還是不管去哪兒都會坐的一路公共汽車,一頭連著家,一頭連著學校(單位)。
而今,2路汽車早已蒙上了時光的紗,存在于每個老烏魯木齊人的心里。
1,2路公交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BRT1號線2號線,增加的得只是公交車的舒適度和線路,不變的是1路,2路依舊又擠又堵
,尤其是在周一上班的早上,那堵的叫一個水泄不通,寸步難行~
消失的味道...
烏魯木齊人愛吃的高粱飴。過年過節少不了拿來招待客人的糖果,而如今吃糖的人都越來越少了...
烏魯木齊人愛吃的榆錢。每年一到春天,滿樹都是,卻少有人去采摘,做成美食了。
烏魯木齊人夏天最喜歡的冰棍,天氣太熱,來一根冰棍是最享受的事了,現在已經被各種口味的雪糕代替。
消失的職業...
# 爆炒米花
▲爆炒米花的人,印象中都會是個老頭,只要老頭一開始生爐子,小孩就開始騷動興奮起來。“炒米花響嘍!”這場景,無論誰看著都覺得溫馨、快活、祥和。
# 彈棉花
▲上了年紀的人都會對"彈棉花"有著清晰的記憶。隨著一聲聲弦響,最后把一堆棉花壓成一條整整齊齊的被褥。現在彈棉花的越來越少了。
# 老式理發師
▲一把剪刀、推子、梳子、刮刀…那個時候剪頭發真的就只是剪頭發,不像現在的理發店辦會員卡、積分有禮...那時候全靠一張熟臉,一雙巧手,來的都是老客。
# 修鞋匠
▲路邊的修鞋鋪,和繁華的現代都市,和快速的機械化時代如此不同,它們的存在是一個城市的懷舊,也是上一個時代價值觀的回響。
# 補鍋
▲以前誰家的鐵鍋燒穿了,又不舍得丟的話,就拿出來給師傅補一補。很多人家的鍋都是補了再補,一用就是好幾年。
消失的童年...
# 坐單車
▲出行時,一家子一輛車,鳳凰自行車,老爸騎,孩子坐前面橫桿,老媽在后座抱著老爸,提醒孩子要抓緊車頭。現在的小孩子都是坐在車里,早已沒有了那時候的感覺...
# 聽磁帶
▲在數碼產品壟斷音像領域的今天,很難再看到有人放磁帶聽歌了。不過,對于成長于八十年代的青年來說,這些是他與那個年代割舍不斷的牽系。
# 彈彈珠
# 翻花繩
# 拍畫片
相信每一位深愛烏魯木齊的人
都保留著他們
關于老烏魯木齊的珍貴記憶
故事在推動,時代在變遷
一座座老地標的轟然倒塌
一個個新地標的猛然崛起
見證了烏魯木齊不斷向前發展
時間也許沖淡了老烏魯木齊原有的味道
亦或是過往的城市建筑和城市記憶
但永遠沖不淡那些
埋藏在心底深處最珍貴的記憶
期待烏魯木齊的明天更美好!
來源:新疆分享
編輯:良言
審核:初心 終審:王晉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僅供參考,不做交易和服務的根據,如自行使用本網資料發生偏差,本站概不負責,亦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