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關注“新京報家居”微信公眾號
8月,愛家家居西四環店、玉泉營家居燈具體驗館閉店;賣場持續調整,部分家具品牌減少賣場店面
最近一周,北京兩家老牌的家居市場傳來閉店的消息。一家是位于西四環的愛家家居,一家是位于玉泉營橋附近的玉泉營家居燈具體驗館。處于四環內的兩家家居市場閉店停業,實則反映出北京家居市場在政策環境、市場背景的雙重變化下的洗牌。未來,北京家居市場還將如何調整?
兩家老牌家居市場閉店調整
8月24日,位于西四環四季青橋西南角的愛家家居商場宣布“閉店停業”。在停業前一天,新京報記者在現場看到,樓頂的市場廣告牌已經撤下。商場外墻上貼著“2018年8月24日升級改造,倒計時1天”、“閉店停業”巨幅廣告。在商場內部,大多數店面商品已經全部清理完畢,燈已關閉,使用膠帶暫時封閉店門口,并有貼上“升級裝修、撤店停業”、的字樣。在少數幾家還在營業的店面里,店員正在忙于打包整理商品。
在市場大門上,貼有商場的《閉店通告》,落款為“北京愛家世界家居匯展市場有限公司”。公告稱“所有入駐企業及商戶的合同到期后不再續期”。《通告》內容稱:“根據北京市、區、鎮各級政府統一安排,切實推進疏解促提升的實施,重新整合業態及打造品牌形象,愛家家居西四環店將于2018年8月24日起正式進入升級改造。市場升級改造是響應和落實政府號召,更好地服務北京‘四個中心’戰略布局的大事,是北京各級政府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請入駐企業及商戶主動參與、積極配合,確保升級改造工作有序、平穩、安全、順利地進行?!?/p>
對于“升級改造”的具體內容,記者在詢問商場的工作人員時,一位工作人員回復稱,改造預計將持續一年的時間。而改造之后商場將何時再營業、經營何種業態,暫時都沒有確定。這位工作人員表示,目前政府部門對于大型商場的管理非常嚴格,經營時間較久的商場,可能存在防火等方面的安全隱患,改造勢在必行。
根據資料顯示,愛家家居全稱“北京愛家世界家居匯展中心”,是愛家投資管理集團全資興辦的家居產品展示經營連鎖企業。愛家家居共有2個家居連鎖店,分別為西四環店、北五環店。2001年,愛家家居旗艦店西四環店建成開業。目前,愛家家居北五環店還在運營中。
無獨有偶,在相同時間,8月24日,北京玉泉營建材裝飾市場有限公司燈具體驗館門口張貼出針對商戶的《騰退通知》,稱“請將展位物品于2018年8月25日下班前騰空,26日市場正式斷電。” 北京玉泉營建材市場的燈飾廳和精品燈具廳騰退通知早有消息。今年5月底,由北京草橋實業總公司簽發的北京玉泉營建材市場南側兩廳(燈飾廳、精品燈具廳)騰退告知書就張貼出來。8月29日,記者在現場走訪看到,玉泉營建材市場的燈具體驗館全部商戶已經搬出,市場內一片漆黑,只有保安人員在門口值守。在展廳門口,個別商戶將展品堆在一起售賣,商戶稱,這些大部分為樣品,一些已經損壞。部分遷出的商戶門口貼出告示,稱將搬遷至旁邊的東方家園家居廣場經營。記者看到,玉泉營建材市場其他經營品類,如板材、涂料區域內,商戶還在正常營業中,沒有“被騰退”。
家居賣場近兩年持續調整
近兩年,北京大量建材市場、家居市場閉店停業。新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中,在2017年底,位于大興區的大興興華、五環中廉、光輝偉業、吉星德億家居廣場宣布關門或“放假”,目前部分商場已經被拆除;位于順義區的五里倉環島家具城被拆除;位于石景山區的玉魯商廈關門和被拆除。曾經在北京有知名度的綠馨家園建材廣場、京開五金市場、好美特家居、回龍觀聚龍城建材市場、大興瀛海建材市場、大洋路建材商城、石景山龍澤建材市場等建材市場,如今都“被疏解”。
在今年年初,北京市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劉伯正曾透露,三年多來,北京累計關停退出一般制造業企業1992家,調整疏解區域性專業市場594家;到2020年,計劃再退出一般制造業企業1000家,疏解提升市場、物流中心約300家。
除了以上這些區域內知名的家居市場、建材市場,新京報記者了解到,在一些知名的連鎖家居商場中,一些知名的家居品牌也出現撤店的情況。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去年位于北京的大批家具建材生產企業被疏解,工廠搬遷至外地或拆除,反映在賣場就是撤店。一些家具品牌就因為工廠遷址等因素在家居賣場內減少了店面,更有不少廠家承擔不了重建新廠的成本,干脆退出了行業?!?/p>
曾主掌吉星德億家居廣場的行業人士殷玉新表示:“北京家居建材市場一直處于飽和狀態,在政策影響下,再加上消費端房產交易量減少、家居消費總量減少,家居市場不可避免要縮減。這是大勢所趨,需要行業直視面對?!?/p>
■ 消費提示
購買“甩貨品”注意保留購物憑證
在家居市場最后幾天的營業過程中,不少商家打出“甩貨”的字樣,以較低的價格出售樣品、存貨。消費者在購買此類產品時,應該注意留存消費憑證,保護好自己的合法權益。
要注意簽訂正規的銷售合同,并保存好合同、票據。如果商場制定了樣式統一的銷售合同,消費者在購買時一定要和商家簽訂銷售合同并保存,不要聽信商家所謂“展示品不簽合同”、“清倉甩賣沒有合同”、“領導不在拿不出合同”等說辭。同時注意向商家索要合同明細、交款票據等,這些都是維護自己權利的有力武器。
認清商品價格,杜絕價格欺詐。市場即將關閉,商家多以“清倉甩賣”、“降價促銷”、“成本出售”等方法甩貨,依據《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條例》、《禁止價格欺詐行為的規定》等法律法規,“利用虛假或者使人誤解的價格手段,誘騙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與其進行交易”、“降價銷售折扣商品或服務,其折扣幅度與實際不符的”、“虛構原價、虛構降價原因,虛假優惠折扣,謊稱降價誘使他人購買的”等行為涉嫌價格欺詐,消費者要警惕上述行為,必要時可以向價格主管部門投訴。
選擇連鎖品牌,記錄商家名稱。商家撤店后,其營業執照可能會注銷。消費者盡量選擇大型品牌的分公司購買商品,避免因商家主體注銷帶來的維權風險,同時商家店鋪名稱不一定與執照載明的經營字號一致,消費者要記錄營業執照載明的經營者名稱和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并可通過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查詢經營者情況。
本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馮靜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僅供參考,不做交易和服務的根據,如自行使用本網資料發生偏差,本站概不負責,亦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