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裝修知識 >

先秦時期家具「漢代家具史」

前言

結束了春秋戰國諸侯爭霸的局面之后過渡到了秦漢時期,因為秦朝統治時間比較短,遺留的墓葬基本上就沒有什么出土的文物了,所以只能夠更多的了解漢代的家具形態,而漢代和秦朝基本上是非常緊密相連的,一些家具的樣式造型是差不多的。

秦始皇 雕畫

時間發展到漢代開始中國的政治局面趨于穩定,特別是經過文景之治到漢武帝時期,社會更加富有,國力非常強盛。在這樣一個政治經濟文化都非常強大的背景下,可想而知當時的一些髹漆技術也好,還是漆木家具制造也好一定是空前發展。

那么在漢代的時候,我們研究的家具也沒有一些實物,只能夠通過一石刻、涯刻、壁畫等,特別是畫像磚上來了解當時漢代家具形態,在漢代的畫像磚上,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一個人坐在一個類似于佐敦的坐具上面,而這個坐具就是我們現在人認為漢代家具的一個新形式,或者說是一個叫做榻的新發現。漢代繪畫所繪制的家具已經可以看到家具的形制,并能讓我們了解當時人們的一個生活習性,從讀書、待客、宴飲、議事等都離不開席榻。家具的禮教含義在減少的同時也在強調使用性能。

榻與屏 漢壁畫

江蘇邗江縣胡場漢墓中發現幅木版彩畫,畫幅上部繪有四人,墓主人端坐在一榻之上,衣施金粉,體態高大,其余三人都面向左,呈拱手作揖或跪立狀。畫幅下部繪帷幕,其下有一人坐在榻上,前置幾案,案上有杯盤,幾下放香薰,侍女跪立榻后;伶人彩衣輕飄,一倒立,一反弓,姿態優美生動;成雙成對的賓客皆席坐在地,聚精會神地觀賞表演。右邊是擊鐘敲磐、吹笙彈瑟的樂隊在進行伴奏。像這幅反映墓主人生前歡樂生活的繪畫作品,無疑也是漢代現實生活的形象記錄,再現了當時居室生活與家具的真實情況。漢代在“席地而坐”的同時,開始形成這種坐榻的新習慣, 與“席坐”和“坐榻”相適應的漢代家具,在中國古代家具史上寫下了新的篇章。

河南密縣打虎亭東漢墓室壁畫宴飲觀舞

因此從過去的席地而坐這種以席為中心的起居方式到了漢代發生了變化。漢代時候是以榻為中心的起居方式。漢朝會客的時候,主人坐在榻上,榻的背后是屏風,而榻的前面設的是幾,主人坐在這個榻上面屏風可以起到一個間隔作用,幾可以將手支撐在這上面,而下面賓客會坐在席上面。因此榻這種家具從漢代開始有了之后逐漸地向后發展變成了羅漢床。

羅漢床(正緣古典家具)

隨著榻的廣泛運用,各種形式的屏風開始出現。屏風既能做到布置靈活、方便,又能改變室內裝飾效果,美化居室環境,因此,漢代的屏風成了漢代家具中最有特色的品種。當時的統治者們都竭力追求屏風的豪華,如《太平廣記·舒侈)所記,西漢成帝時,皇后趙飛燕揮霍無度,所用之物極其鋪張。有一次,她從臣下處得貢品三十五種,其中就有價值連城的“云母屏風”“琉璃屏風”等。這些講究材質和工藝的高級屏風,已成為當時種珍貴的藝術品。在《鹽鐵論》中有所謂“一屏風就萬人之功”的描述。漢代屏風的最早實物有長沙馬王堆出土的彩繪木屏。該屏風長72厘米,寬58厘米, 屏風正面為黑漆地,紅、綠、灰三色油彩繪云紋和龍紋,邊緣用朱色繪菱形圖案。背面紅漆地,以淺綠色油彩在中心部位繪一谷紋壁, 周圍繪幾何方連紋,邊緣黑漆地,朱色繪菱形圖案。屏風系座屏式,雖是一件殉葬品, 但真實地展現了西漢初期屏風的基本風貌。

云龍紋漆屏風(正面)

云龍紋漆屏風(背面)

隨著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到了漢靈帝時期,《后漢書》曾記載:“漢靈帝好胡服、胡帳、胡床、胡坐、胡飯......京都貴戚皆竟為之。”說明胡人和匈奴人的生活方式影響了漢族人,所以家具在形式和種類上就更加的豐富了。下期,我們將繼續介紹魏晉南北朝及隋唐五代時期的古典家具。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僅供參考,不做交易和服務的根據,如自行使用本網資料發生偏差,本站概不負責,亦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